最新!国际油价大跌,国内却要涨价?
国际油价的“过山车”:暴跌7.8%,国内油价为何纹丝不动?
8月12日24时,国内油价即将迎来新一轮调整。然而,国际原油价格已连续五天断崖式下跌,布伦特原油价格暴跌7.8%,跌至66.43美元/桶的八周低点,创下近期新低。 这出“国际油价暴跌,国内油价纹丝不动”的戏码,着实令人费解。 车主们原本期待着油价下调,却发现下周二的调价窗口依然显示每吨70元的涨价预期,每升油价可能上涨5到6分钱。 这与我们熟知的“国际跌,国内跟”的预期大相径庭,究竟发生了什么?
油价这出“大戏”背后,是国际油市风云变幻的缩影。美国原油库存意外下降,沙特提高对亚洲买家的原油价格,然而,俄罗斯面临西方制裁威胁,以及OPEC增产计划的双重冲击,最终导致布伦特和WTI原油价格双双跌破心理防线。
然而,国内的油价调价机制却表现得异常“迟钝”。 十个工作日的平均价计算方式,如同一个巨大的海绵,将国际油价的单日暴跌“吸收”殆尽。尽管统计周期内的涨幅已从230元/吨大幅缩减至70元/吨,但距离搁浅线(50元/吨)仍仅一步之遥。 车主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际油价大幅下跌,而国内油价却只是象征性地上涨,这种荒诞的场景再次上演。
今年前七个月,油价经历了十五轮调整,表面上呈现“六涨六跌三搁浅”的平衡局面,但实则暗藏汹涌。年初至五月,油价曾一路下跌,汽油每吨狂降655元,每升便宜超过5毛钱,北京92号汽油价格一度跌至7.26元/升,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.73元/升。 然而好景不长,六月油价急转直下,连续三个月上涨,两个月内每吨飙升430元,将之前车主节省下来的油费“吃”回去了大半。
展开全文
目前,全国92号汽油价格普遍徘徊在7.22元/升左右,新疆最低7.04元/升,而海南95号汽油价格则逼近9元/升大关。 巨大的地域价差,使得跨省加油都变成了一门精打细算的学问。
油价波动背后,是复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博弈。俄美两国领导人即将举行2021年以来的首次峰会,克里姆林宫释放出“建设性”信号,市场猜测俄乌冲突可能降温。与此同时,OPEC宣布9月每日增产54.7万桶,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力图夺回被美国页岩油蚕食的市场份额。 更值得关注的是,美国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印度加征25%的关税,这无疑是向俄罗斯石油出口施加的二级制裁。俄罗斯每日出口全球10%的原油,如果这项制裁落地,全球石油供应链将面临巨大震荡。
这些地缘政治风险,任何一个都可能导致油价的剧烈波动,无论是暴涨还是暴跌。
距离8月12日调价窗口仅剩72小时,未来三个工作日的国际油价走势,将直接决定车主们是“多掏腰包”,还是“幸运逃过一劫”。 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下跌,跌破50元/吨的涨幅门槛,本次调价将搁浅;反之,如果油价反弹,国内油价每升将上涨5-6分钱,加满50升油箱则需多支付约3元。 尽管看似不多,但今年92号汽油价格累计仅下降了0.17元/升,每一分钱都弥足珍贵。
建议车主密切关注本周国际油价波动,尤其是在海南、西藏等高油价地区,最好在8月11日前加满油箱。
油价调整,如同八月的天气,变化莫测。国内油价调价机制的设计初衷或许是缓冲国际油价波动,但如今它却似乎成为了保护国内油价上涨的“盾牌”。 这究竟是缓冲垫,还是涨价盾? 这值得我们深思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