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积电股票(台积电股票 台股)

  IC Insights 的最新报告显示,全球晶圆产能到2020年都将延续以12寸晶圆称霸的态势。

  庞大的财务与技术障碍继续困扰18寸(450mm)晶圆发展,IC制造商纷纷将原本充满雄心壮志的18寸晶圆相关计画延后,转向将12寸与8寸晶圆生产效益最大化──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 的最新报告显示,全球晶圆产能到2020年都将延续以12寸晶圆称霸的态势。

  IC Insights的报告指出,截至2015年底,12寸晶圆占据全球晶圆产能的63.1%,预测到2020年该比例将增加至68%。至于8寸晶圆在全球晶圆产能中占据的比例,将由2015年的28.3%,在2020年降低至25.3%;不过8寸晶圆产能在未来几年仍将继续成长。而6寸(150mm)晶圆产能在预测期间的成长表现相对较平坦。

  全球运作中的12寸晶圆厂数量预计到2020年将持续增加,而大多数12寸厂将继续仅限于生产大量、商品类型的元件,例如DRAM与快闪记忆体、影像感测器、电源管理元件,还有IC尺寸较大、复杂的逻辑与微处理器;而有的晶圆代工厂会结合不同来源的订单来填满12寸晶圆厂产能。

  IC Insights指出,在2013年,活跃的量产12寸晶圆厂首度出现数量减少;有少数原本预计2013年开幕的晶圆厂延后到了2014年。此外在2013年,台湾记忆体业者茂德科技(ProMOS)有两座12寸厂关闭。

  截至2015年底,全球有95座量产级晶圆厂采用12寸晶圆(世界各地还有不少研发晶圆厂以及少量生产晶圆厂使用12寸晶圆,但并不在IC Insights统计之列);目前有8座12寸晶圆厂预计在2017年开幕,是继2014年有9座晶圆厂开幕后的单年最高数量。

  IC Insights预计到2020年底,还会有另外22座12寸晶圆厂开始营运,届时全球12寸晶圆厂数量总计将达到117座;该机构预期,12寸晶圆厂(量产级)的最高峰数量将会落在125座左右,而8寸晶圆厂的最高峰数量则是210座(截至2015年12月,全球8寸厂数量为148座)。

台积电股票(台积电股票 台股)

  而大陆的2015年12寸晶圆厂分布的情况也证实这一点!

  “中国制造”的虹吸效应,会滚雪球般持续扩散,衡盱全球半导体大厂,包括英特尔、联电、力晶、三星、海力士、中芯国际等大厂均扩大在中国布局,无一不是为了卡位中国制造(MIC)商机。

  1.半导体版块挪移

  根据统计,已公布在大陆兴建十二寸晶圆厂的业者,总月产能逾四十八万片。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南京厂投产后,大陆十二寸晶圆总月产能将逾五十万片,约当半个三星,也是台积电一半以上的产能。

  力晶执行长黄崇仁稍早亲赴合肥主持十二寸晶圆厂动土典礼时,就明确指出,全球半导体业发展过去以美国和日本为主,后来逐渐向亚洲台湾及南韩移动;如今中国大 陆将“中国制造”也明定在半导体产业发展政策,虽然目前各地还在发展阶段,但这股新兴的“中国制造”力量,将造成全球半导体业板块向大陆挪移。

  从力晶的合肥晶圆厂动土,吸引来自美日台等四百多位半导体设计、设备和材料负责人亲自参与,足以看出大陆挟雄厚的资金和庞大的市场,展现强大的吸力。

  甚至连一向自负的英特尔也不得不向中国低头,宣布斥资五十五亿美元,决定在大陆兴建十二寸厂,生产手机和物联网用的储存型快闪记忆体(NAND Flash)。

  在英特尔之前,南韩三星和SK海力士都已抢先在西安、无锡设立12寸厂,生产NAND Flash及DRAM。

台积电股票(台积电股票 台股)

  2.联发科一大利多

  半导体设备业者表示,大陆政策将逐渐朝向限制采用中国制造的芯片,但并没明文仅限陆企,台积电启动大陆设厂,对目前在台积电投片的IC设计业,包括台积电最 看重的联发科等,无疑是一大利多,尤其台积电直接将最先进十六奈米拉到大陆生产,等于为联发科提供强力的后盾,拓展市占率。

  半导体设备业者也预期,随着台积电登陆,相关生产系统和供应链,如设备、材料和后段封装和测试,也会跟进。

  据了解,包括美商应材、科磊,及国内半导体设备业都如华立、崇越、辛耘等,也都密集评估跟进台积电赴陆,就近设立据点;台积电的一小步,很可能是台湾半导体 聚落西进的一大步。预期未来半导体新建投资,将会优先考虑中国大陆,如果台湾当局持续让半导体产业去面对强烈的环保抗争,将会有更大波的投资热,向中国大陆靠拢。

  综上:

  全球晶圆产能到2020年都将延续以12寸晶圆称霸的态势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