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微科技接待16家机构调研,包括招商证券、中金基金、长江证券等
2025年7月11日,纳微科技披露接待调研公告,公司于7月10日接待招商证券、中金基金、长江证券、光大资管、太平基金等16家机构调研。
公告显示,纳微科技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3人,为董事会秘书、财务总监赵顺,证券事务代表马佳荟,证券事务专员魏骁。调研接待地点为公司会议室。
据了解,纳微科技接待人员与投资者就经营管理、产品研发、市场拓展等内容进行交流,部分延伸探讨内容如下:关于业务增长,2025年半年度填料业务增长,小分子方向因GLP-1类多肽药物市场爆发,大分子方向靠三期放大应用项目等支撑;大分子业务恢复得益于研发创新、营销优化、国产替代复购及海外布局等多方面努力。
据了解,二季度归母净利率环比提升,是由于核心业务色谱填料业务毛利率高且占营收比重约60%,其增速提升改善了整体盈利水平。在收购协同性上,赛谱仪器的蛋白纯化仪与公司填料配套,实现产品线延伸;收购福立仪器可带动色谱柱耗材业务,两家仪器公司增强了公司全产业链覆盖和服务能力。
据了解,面对国内竞争,公司致力于打造整体色谱技术平台,避免卷入单一价格恶性竞争。在色谱填料核心业务针对特定市场创新提质,保持存量、抓住增量;同时重视海外市场布局,完善营销体系,加强销售力量。
调研详情如下:
公司接待人员与投资者就投资者关心的经营管理、产品研发、市场拓展等内容进行了交流,沟通主要内容与公告、定期报告、业绩预告内容一致,部分延伸探讨内容如下:
1、公司2025年半年度填料业务的增长原因?
答:在小分子应用方向,近两年因 GLP-1 类多肽药物市场的爆发,国内外药企持续加大投入推进新药研发和产能建设,相关色谱填料产品的收入增长明显,驱动公司小分子业务的快速增长。
在大分子应用方向,早期阶段的研发需求暂未看到明显的回升,三期放大应用项目和商业化药物变更项目,支撑了大分子应用方向的业绩稳定恢复。
2、大分子业务恢复的原因?
答:抗体类新药项目是目前国产填料替代进口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,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聚焦重磅产品的迭代创新,2024 年公司推出的第三代软胶亲和产品,产品性能明显提升,增强了抗体应用方向的竞争能力。在营销端,公司优化组织体系,实施战略客户营销策略,加强客户工艺服务能力,在关键项目上力争赢得订单。近几年,国产填料持续导入应用,国产替代趋势不断增强,三期放大项目及已上市药物的商业化变更项目不断积累,逐渐开始有填料更换的复购订单。公司重视和加快海外市场布局,完善海外营销体系,加强海外销售力量,提升填料产品导入海外客户的应用机会。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,推动了大分子业务恢复增长。
3、二季度归母净利率比一季度环比提升的原因?
答:公司核心业务色谱填料业务的毛利率较高,填料业务占公司营收的比重达到 60%左右,填料业务增速的提升,改善了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。
4、收购两家仪器公司的协同性体现在哪里?
答:在生物医药工艺端,赛谱仪器的蛋白纯化仪和公司的填料产品配套使用,为生物医药领域客户提供工艺开发服务,实现公司产品线从色谱填料/层析介质、色谱柱到蛋白纯化设备的延伸,进一步完善业务和产品布局,在客户拓展和市场销售过程中可实现较好的协同效应。
在分析检测领域,结合纳谱分析公司完整的液相色谱柱产品,对标国际巨头的业务模式,公司收购了福立仪器。通过液相色谱仪产品的市场导入,可以带动分析色谱柱耗材产品的持续应用业务。
赛谱仪器的蛋白纯化仪与福立仪器的气相、液相色谱仪,都是围绕色谱技术的应用,两家仪器公司与公司在核心技术、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方面的积累与共享,增强公司全产业链覆盖和服务能力,收购两家仪器公司,符合公司构建色谱技术平台的战略。
5、公司应对国内"内卷"竞争的策略?
答:公司致力于打造从色谱填料、色谱柱、蛋白纯化仪到液相色谱仪/气相色谱仪的整体色谱技术平台,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整体解决方案,避免卷入单一的产品价格恶性竞争中。当前阶段,公司在色谱填料核心业务的发展策略是针对 3+2(多肽、双抗、血制品、疫苗、小核酸)市场,以重磅产品技术创新、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有竞争优势和高稳定性的产品,保持存量市场份额,抓住增量市场的增长机会,具体措施方面包括研发资源聚焦于关键重磅产品的性能提升,提升研发效率与创新能力,跨部门协同提质增效,发扬工匠精神提升质量体系等。公司重视和加快海外市场布局,完善海外营销体系,加强海外销售力量,提升海外销售团队的直销能力,增加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。
来源:金融界









评论